隐藏式门把手车祸后打不开?车企炫酷代价太高了
文丨布丁
近日,某品牌新能源汽车发生车祸,隐藏式门把手疑因碰撞断电打不开,引发舆论热议。
据澎湃新闻,有参与现场救援的目击者表示,事故车辆“外车门是个电子锁,当时无法打开”,众多现场群众“拳打脚踢”试图打开车门,但未能成功,“后来等到消防车过来,使用切割机切开车窗,才把人救出来。”
这起车祸,再度引发公众对隐藏式和半隐藏式门把手的讨论。
半个多月前,工信部发布的《汽车车门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明确,禁止全隐藏式车外门把手。具体要求包括——
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机械式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在锁止装置处于锁止状态时,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或动力电池热事件等事故后,非碰撞侧车门应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机械式车门把手开启车门。
这是一份强制性国家标准,也就是说,以后新能源车的门把手,都得符合这一标准。不过,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11月22日,建议实施日期为2027年7月1日,设置了一年的过渡期。
尽管距正式实施还有一年多时间,部分车企已经在行动了。在意见稿发布前一周,特斯拉设计总监对外表示,特斯拉正在重新设计车门把手系统,以便乘客在紧急情况下能更直观地操作车门。
门把手新国标能在很大程度解决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但回顾这一起起事件,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么大一个bug,车企在设计之初为何没有考虑进去?
这就要提特斯拉了。作为行业标杆,特斯拉在把隐藏式门把手推向全世界上,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美国媒体的一篇报道曾透露,尽管特斯拉高管“一致认为将车门把手变得复杂的想法很疯狂”,马斯克仍力排众议,要求特斯拉使用隐藏式门把手。
很难去考证马斯克当时是怎么想的,或许身为科技狂人的他,只是觉得隐藏式门把手很酷炫,最能体现特斯拉的科技感。
展开全文
身为其他车企最喜欢对标的对象,特斯拉全都用上了隐藏式门把手,后来者自然而言都跟上了。不同厂商各有式样,包括旋转式、平推式、翻转式、固定式等,目的都是让门把手与车身融为一体,让汽车外观看上去更具流线型和简洁。从商业角度来说,门把手是用户和车接触的第一个触点,用车都是从开门开始,隐藏式门把手能给用户更直观和强烈的智能化观感。
从应用之初,隐藏式门把手就遭遇各种吐槽。比如很多人不知道隐藏式门把手怎么开,低温环境下容易被冻住等。这些都是小毛病,最大的问题还是其安全隐患。
有机构碰撞测试显示,配备电子门把手的车型在侧面碰撞后,车门弹出成功率仅为67%,远低于机械门把手的98%。此外,据消费者协会统计,2024年因隐藏式门把手夹伤儿童手指的投诉同比增长了132%。
如果非要给隐藏式门把手找一个优点,那就是确实能减少一点风阻。据某车企的数据,单个隐藏式门把手可以降低0.003Cd的风阻,四个加起来即降低0.012Cd的风阻。换算下来,大约能提升5-10公里续航。
耗费传统机械门把手好几倍的成本,承受遭遇事故后更高概率的安全风险,只是增加了不到10公里的续航,这笔账真的划算吗?
在国内接连发生新能源车事故后车门打不开的悲剧前,特斯拉早就因此惹上官司。201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特斯拉车主驾车发生碰撞后,因门把手无法弹出被困车内,最终葬身火海。家属事后将特斯拉告上法庭,认为其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存在缺陷。
事实上,自2018年起,美国交通安全管理局陆续接到了超过140起特斯拉车门故障投诉。而在中国,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的统计,2024年因车门把手故障导致的交通事故同比增长47%,其中隐藏式门把手占比82%。
可以说,除了车企和少部分的车主,“天下苦隐藏式门把手久矣”。然而哪怕有诸多用户吐槽,哪怕已经发生过血的教训,一些车企仍没有放弃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及时采取补救装置。
在即将面世的强制性标准敦促下,相信类似事故会减少。但相对于新事物新技术的发展,行业标准往往是滞后的,很难走在事故的前面。这次出事的是门把手,下次不知是哪个环节。关键还是需要企业痛定思痛,不要为了追求科技感智能感,忽略了最重要的安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