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之影】镇国之宝,文传千古

Connor 欧易交易所app下载 2023-01-13 159 0

石鼓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它是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它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乃篆书之祖。它吸引了唐肃宗、宋仁宗、宋徽宗、韩愈、杜甫等人的目光,也曾经历多次战火、颠沛流离。

最近很火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演绎了石鼓的前世今生。

▲视频来源于中央三套综艺节目国家宝藏

石鼓文在历史考古、文学史、文字发展史、书法艺术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最早的刻石,石鼓既是石刻之祖,更是篆书之祖。石鼓文介于西周金文与秦朝小篆之间,是研究中国汉字形体演变的珍贵实物,亦是研究先秦文字演变脉络的重要资料。石鼓书法集大篆之大成,开小篆之先河,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被历代书家视为临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清至近代一些书法家的篆书多得力于石鼓书法,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誉。譬如吴昌硕四十载临写石鼓文,后人只要一谈及石鼓文,便会想到吴昌硕,被称作“石鼓篆书第一人”。

展开全文

▲石鼓原石藏于故宫博物院石鼓厅

想不想看石鼓文?

重点来了!!!

近期东莞市博物馆举办的

“影——华夏碑拓艺术展”

展出了十件巨幅石鼓全形拓

让你大饱眼福

▲东莞博物馆石鼓全形拓专厅

▲观众观摩石鼓文

石 鼓 释 意

记述了秦公出猎的情景。赞美了出游狩猎乘坐的车制作精良,驾车的马匹健硕,出行的队伍浩浩荡荡,携带的角弓装饰精美。描绘了随从张弓射箭,被狩猎的麋鹿惊恐逃逸,追赶猎物的场面。

▲车工鼓

▲汧沔鼓

描写的是汧河的美丽景色。人们从河里捕捞新鲜的鱼。其中捕捞最多的是鲤鱼和鲢鱼。

记述秦公游猎经虢城,他所乘坐的銮车装饰华丽,上面悬挂彤弓、彤矢,车马驰行欢快流畅。从人齐聚,进献猎物,人群如障,非常热闹。

▲銮车鼓

▲田车鼓

记述秦公及随从登原游猎的盛况。诗中极尽赞美狩猎的车马。田车,用于田猎的车。“田车孔安”田车非常坚固安全,骏马健硕飘逸。猎杀的麋鹿、野猪非常多。捕猎中活捉了很多野兽,对于活捉的野兽,是不能进行射杀的。

“酃雨”即“淋雨”,记述秦公及众多随从在渡河时,恰逢天降大雨,河水上涨。有的涉水,有的乘船。人们感叹天气忽阴忽阳。

▲酃雨鼓

▲吴人鼓

吴人就是虞人,是负责掌管山林水泽的官员。这首诗讲述了虞人为了秦公的祭祀而奔走忙碌,时而在西,时而在北。

作原,意为在平原上进行工程修作。在三十里的范围内,先要除掉杂草,然后修通道路,最后在道路周围架设好篱笆。

▲作原鼓

▲吾水鼓

叙述秦国国力强盛,太平安宁,水清道平。秦国的强盛可以使得东周天子活动永远的安宁。

记述秦公出游的述志诗。

▲而师鼓

▲马荐鼓

该鼓残缺最多,多句已不可识读,大意是说雨过天晴,猎人打猎而归时路遇之情景。

韩愈“石鼓歌”:

(上下滑动查看)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传 拓 技 艺

“博古颖传拓”技艺全形拓,系吸收清末六舟达受之“器外拓”原理,又借鉴陈介褀“器内拓”之法——即现有的金石器物可采用器内拓,失传的金石器物(或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允许捶拓之国家重要文物)采用器外拓,不足之处加之以“颖拓”和其他绘画方法(特别是利用现代新技术、新材料)等辅助完成之全形拓。

这种二次创作的“拓品”再现范围较广,通过研究和实践可用于以下几类情况:

第一类是原金石器物或碑刻已湮没无迹或剥泐漫漶,但有历史记载和相关拓片资料留世。如用“博古颖传拓”技艺再现的秦泰山刻石宋拓全貌效果本。

第二类是现存金石器物碑刻等,因文物的重要性和文物保护的需要已不允许拓印时,便采取参照初拓本而做成器外版进行传拓,对不足之处以“颖拓”补绘,使其拓色更加贴近原金石器物。

第三类是现存可拓的立体器物,可采用器内拓与器外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博古颖传拓”技艺,从而制作出全形拓——即参用“焦点透视法”依据器物原大小尺寸做好器外版而传拓外形,在原器上传拓主要图案或铭文(即器内拓),最后根据视觉需要进行“颖拓”等补笔。

展 品 鉴 赏

据说书法是中国人最美的信仰,而临习碑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你学过书法吗?你家娃在学习书法吗?中国人不是在学书法就是在学书法的路上,且慢,请跟随小编看看“影——华夏碑拓艺术展”展厅里其它重点展品。

▲商代甲骨文

从文字上看,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文字不仅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还显示了稳定的格局。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

▲商代甲骨文拓片

▲秦峄山碑“长安本”拓片

《峄山碑》又称《峄山刻石》,始立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现存西安碑林。这是中国刻石之风的开端。

当时秦始皇东巡登峄山,立石纪念。李斯撰文歌功颂德,并亲自书写以供刻石。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二世东行峄山,在原碑刻下诏书,前后诏书均为李斯手笔。北魏时曾被推倒,时人用柴将碑烧毁,唐杜甫因之为诗“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由此知唐代曾有摹本。宋代,据摹本在长安重刻此石,世称“长安本”。

▲肥致碑拓片

《肥致碑》,全称《河南梁东安乐肥君致碑》,立于东汉建宁二年(公元196年)五月,1991年出土于河南偃师南蔡庄村,现存于偃师商城博物馆。此碑主要记载了东汉章和二帝与道教徒的交往,故颇为道教研究者重视。

汉代为隶书高峰时期,碑版石刻留存至今者,皆为学术典范。《肥致碑》书法质朴平和,从容稳健,字口锋芒如新发于硎。其笔致宛然,与同时期之《华山碑》《史晨碑》等庙堂制作相比,书写意趣格外突出,全无雕琢修饰痕迹。

▲爨宝子碑拓片

《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刻于东晋太亨四年(公元405年),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出土于云南曲靖南扬旗田,后移至武侯祠,现存曲靖市第一中学“爨碑亭”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爨宝子碑》与刘宋时期的《爨龙颜碑》并称“二爨”。《爨宝子碑》被视为书法作品中的奇珍异宝,阮元称它为“滇中第一石”,康有为誉其为“已冠古今”。

▲颜勤礼碑拓片

《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立于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现存于西安碑林。此碑由唐颜真卿撰文书丹,在拙重中见挺拔雄肆之气概。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既体现唐代繁盛的风度,也与书者高尚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结合的典例。其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拓片

《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最早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称为《雁塔圣教序》,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

碑始立于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现移至西安碑林。《圣教序》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但因怀仁功力精凿,又是谨慎从事,终能各尽其势,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明人王世贞称其是“备尽八法之妙”。此碑以未断的宋拓本为佳,字迹稍肥,笔锋使转处莹丝可见。

▲展厅一角

中国碑刻艺术和传拓艺术,无论其为篆书,为隶书,或为楷书;无论其为宋拓,为清拓,或为近代拓,它们的历史文化内涵之浩瀚深远,将令观者倍生感慨,倍怀珍惜。

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而书法又作为一种文字的艺术,无论刻至金石或书于纸帛,其价值都不言而喻,历史的温度皆尽藏于这黑白之间。

扫码关注我们

撰文 / 牟明磊

排版 / 叶芷君

初审 / 杨晓东

审核 / 曲庆玲

审定 / 张 龙

东莞市博物馆地址:东莞市莞城区新芬路36号

开放时间: 星期二至星期日 9:00-17:15 ,寒暑假期间8:45-17:30 ,逢星期一闭馆;法定节假日8:45-17:30。

公交:一、搭乘1、8 、15、 16、 18、21、 28、 29、 c3、lg1路公交车到人民公园站下,向北步行50米便可抵达。二、搭乘9、18、29、 30、c3路公交车到东莞宾馆站下,向南(新华书店方向)步行200米便可抵达。

自驾:自驾车可停靠科书博广场停车场、人民公园地下停车场、东莞宾馆停车场、人工球场停车场。

温馨提示: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观众进入场馆时须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扫莞博打卡码,参观期间请全程佩戴口罩。若出现健康码黄码或身体发热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观展,并报告场馆管理部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