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闻界|长生人寿退保率高达22%为哪般

Connor 欧易交易所app下载 2023-02-14 188 0

综合退保率高达22.23%!长生人寿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公布的这一指标引发市场关注。

随着各人身险公司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披露,除了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等指标,一些公司的其它指标异常也引起了大家注意,比如关系到保险公司现金流的退保率。

截至目前,已经有60余家人身险公司披露了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中过半公司的综合退保率在3%以下,但也有部分公司较高。具体来看,长生人寿、东吴人寿、渤海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交银人寿等综合退保率超5%。其中财信吉祥人寿、东吴人寿和渤海人寿的退保率都超过了10%,而长生人寿则以22.23%的退保率高居“榜首”。

对于高退保率为何出现,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保险公司产品设计问题或者误导销售导致,其它原因还包括代理人流失、消费者退旧买新以及退保黑产等。那么长生人寿如此高的退保率究竟是为哪般?长生人寿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退保率居前三位的产品中,“长生鑫运五号年金保险”和“长生福享年年五号年金保险”都是通过银保渠道销售,报告期退保率分别为20.64%和13.31%,年度累计退保率则分别高达46.87%和32.57%;长生鑫得利五号年金保险(万能型)报告期退保率为11.81%,年度累计退保率为47.64%,其销售渠道为电子商务。对此,长生人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出现综合退保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公司2017—2018年通过银保以及电商渠道销售的部分产品在第5保单年度退保已无损失并有一定收益,由于部分客户资金紧张及2022年底股市回升导致客户寻求更好的投资机会,因此部分客户选择了提前退保,导致公司在这段时间的退保金额以及退保率有所增加。

不得不说,部分中小寿险公司为求规模快速扩张,过度倚重银保渠道、过度销售趸交储蓄型产品,是导致一些险企退保金额大起大落的重要原因,其中以终身寿险、年金保险、两全保险最具代表性。因为对于银保渠道销售的此类产品,投保人更倾向将其作为一份理财产品,并不会等到真正的保险期限结束才满期退保。

正是这个原因,长生人寿的退保率可能在今年一季度仍然较高。长生人寿在季度间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变动与分析中表示,之前年度销售的5年存续期产品将在2023年一季度集中到期,进而产生集中退保,金额约15亿元。这将会对公司流动性产生一定冲击。为此,长生人寿不得不计划在 2023 年一季度卖出部分流动性良好的债券资产,以应对集中退保,确保流动性充足。

谈及高退保率带来的影响,分析人士指出,保险公司的综合退保率过高必然会有大量的资金支出,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一旦保险公司不能向客户支付退保金就会对公司的声誉造成重大影响,并引发更多客户的退保,影响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而且,综合退保率上升会导致险企重新调整精算假设,这对准备金提取、内含价值评估、偿付能力计算以及未来的产品定价,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这也关系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长生人寿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公司季度末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 116.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 134.2%,根据监管部门通报的结果,公司三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 B。银保监会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末,人身险公司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3.8%,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4%,长生人寿的偿付能力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在人身险公司偿付能力排名中处于后几位。

作为一家成立近20年的保险公司,长生人寿是中国首家获准开业的中日合资寿险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市。目前公司股东包括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日本生命保险相互会社和长城国富置业有限公司三家大型国内外企业。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可长生人寿似乎是个意外。既有雄厚资本支持,又有全球知名险企保驾护航,强强联合下的长生人寿成绩却迟迟不见起色,一直是亏损的年份居多。据统计,2012年-2022年长生人寿净利润分别为-8072万元、-8985万元、-3399万元、-5642万元、235万元、-1.34亿元、-2.6亿元、-1.66亿元、-4539万元、1455万元、-9246万元。十一年间,仅有2006年和2011年实现小幅盈利,其它年份则是大幅亏损。如此亏损现状似乎也影响了股东信心,2021年4月,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全资子公司长城国富置业有限公司曾经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长生人寿70%股权,后因受让方资质审查过程中出现影响产权交易的事项被中止。

在偿付能力报告中,长生人寿表示,公司在2022 年四季度严控资本占用较高的终身寿险产品的销售,在经代渠道停止销售终身寿险产品,新业务销售对偿付能力的占用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卖出了资本占用较高的权益资产,并进一步增配了 8 亿元的长期利率债;与中再签订了共保合同,将部分资本占用较大的终身寿险产品分出。即便多管齐下,也仅仅是将四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三季度提高了14个百分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三季度提高了13个百分点。

人身险公司依赖银保渠道无可非议,但如果一直把重心放在谋求保费规模增长上面,而非客户价值和以客户为中心,那么就很难解决高退保率的问题。2023年,摆在长生人寿面前的退保压力、现金流压力、亏损压力等,仍是一个个待解的难题。(本报记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