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寿旗下一款产品被紧急停售 退保率上升难题亟待扭转

Connor 欧易交易所 2023-02-14 181 0

近期,银保监会要求中华人寿旗下一款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立即停止销售

《中国科技投资》张婷 龙秋月

日前,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公布《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对近期监管过程中发现人身险产品的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在产品核查中发现中华联合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人寿”)的一款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定价假设的附加费用率较实际销售费用显著偏低,立即停止销售。

此外,据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今年一至三季度,中华人寿的综合退保率分别为0.74%、1.17%、1.62%,呈逐渐上升态势,退保金额前三位的产品分别为中华福满盈年金保险、中华尊终身寿险、中华福多多终身寿险,退保产品的主要类型为寿险。

停售一款增额终身寿险

《通报》指出,由于个别公司激进经营,增额终身寿险产品行业恶性竞争现象有所抬头。其中,在产品核查中发现中华人寿一款增额终身寿险,因其产品定价假设的附加费用率较实际销售费用显著偏低,被要求立即停止销售。

一款保险产品的保费是由纯保费以及附加费用构成,附加费用则是指保险公司的广告、场地、人员等成本费用。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包括死差、利差、费差,《通报》中指出产品定价假设的附加费用率较实际销售费用显著偏低指向的是费差损问题,保费结构中年内实际支出的营业费用总额超过当年收入的附加保费总额,其亏损部分即为费差损。

具体来看,部分保险公司为激励营销员多销售其产品,层层设定佣金奖励方案,设定远高于同业平均水平的佣金比例,从而依靠高额佣金的销售模式拉动保险业务的增长。实际上,该种运营方式容易造成费差损问题,不利于保险公司及行业的长期稳定经营。今年10月,北京银保监局亦印发《关于进一步防范人身保险佣金套利风险的通知》,强调加强人身保险销售行为管理,防范不当激励导致的佣金套利风险。

据了解,2019-2021年,中华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居前5位的保险产品,其销售渠道主要为银行代理、保险专业代理。其中,银保渠道占规模保费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2.84%、58.78%、59.16%。同期,中华人寿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分别为5.29亿元、8.5亿元、11.09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华人寿在2021年年报中亦指出,随着公司保单数量的增加,费用风险亦逐渐成为保险风险的主要因素,公司将根据定价假设与实际经验的差异进行价格调整或实施停售,控制整体保险风险。

展开全文

另据官网停售产品列表显示,中华人寿的中华福多多(铂金版)终身寿险、中华盛世终身寿险、中华赢终身寿险均处于停售状态。据保险合同显示,上述三款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的有效保额分别每年按基本保额的3.8%、3.88%、3.8%复利增长。今年9月,中国精算师协会亦指出,终身寿险的保险金额可以在产品设计时预先设定,如每年增长或下降一定比例,保额增长和投资收益概念差别较大,消费者应予以警惕。根据监管规定,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不能超过3.5%。

对此,《通报》要求各险企立即开展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专项风险排查工作,排查重点亦包括增额比例超过产品定价利率,若排查发现存在上述问题的产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按监管规定报送产品停售报告,整改期限为今年12月5日前。

北京律师协会保险专业委员李滨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保险产品的停售工作,实际上亦是保险公司经营自主权的一部分,当监管部门下发建设性或强制性的产品监管规则后,保险公司可对照监管规则对自身产品作出继续销售或停止销售的决定,具有一定的自主决定权,当保险公司相关产品存在违反监管规则的情况,其亦不主动停止销售,监管部门将会对保险公司进行依法处罚。

寿险产品成主要退保产品

据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今年一至三季度,中华人寿的综合退保率分别为0.74%、1.17%、1.62%,呈逐渐上升态势。其中,截至今年三季度,中华人寿退保率前三位的产品分别为中华长盈1号终身寿险(万能型)、中华汇多利年金保险、中华附加鼎利年年年金保险(万能型),累计退保率分别为12.27%、6.18%、4.15%。

截至今年三季度,中华人寿退保金额前三位的产品分别为中华尊终身寿险、中华福满盈年金保险、中华福多多终身寿险,累计退保金额分别为0.77亿元、0.66亿元、0.33亿元。据了解,2020-2021年,中华人寿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前三位的产品亦包括上述三款产品。目前,上述三款产品仅中华福多多终身寿险显示在售。

整体来看,近三年以来,中华人寿的退保金分别为2.6亿元、0.65亿元、1.66亿元,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在对中华人寿最新一期跟踪评级公告中指出,受此前年份销售的中短存续期产品的退保影响,2021年退保支出同比大幅增长154.38%至1.66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今年三季度,中华人寿退保率及退保金额前三位的产品类型均为寿险,主要销售渠道为银保渠道。据官网信息显示,中华人寿银保渠道的合作方包括工商银行(601398.SH)、农业银行(601288.SH)、建设银行(601939.SH)、昆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产品方面,中华人寿在银保渠道的主要销售产品为终身寿险及年金险。

另外,截至今年三季度,中华人寿的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01.14%、127.48%,风险综合评级为B类,上述指标均较上季度有所下滑,并预计下季度继续出现下滑。中华人寿的偿付能力虽满足监管要求,但呈不断下滑趋势,仍面临一定的补充压力。此前,中华人寿多次增资发债以补充资本金,但额度并不高。2017年,中华人寿拟向股东申请增资15亿元,但该计划被撤回。2019年、2021年,中华人寿分别增资了3亿元、8亿元。2020年,中华人寿发行6亿元资本补充债券。近期,中华人寿因业务发展需要拟发行规模不超过6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

今年前三季度,中华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净利润分别为59.46亿元、-1.24亿元。近三年以来,中华人寿的净利润分别为-0.57亿元、-0.94亿元、-0.68亿元,尚未进入盈利周期。

针对中华人寿产品被通报停售及退保率相关问题,记者致函中华人寿,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