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闻界|“炒停售”之风再起,增额终身寿险适合谁?

Connor 欧易交易所 2023-05-06 126 0

记者 王小平

忽如一夜春风来,增额终身寿险刷遍朋友圈。

“保险产品现在预定利率3.5%马上就降为3%了,预定利率3.5%的产品马上要退出舞台,不要再犹豫了,抢到就是赚到。”

“保险公司现在的年金险或增额终身寿险的终身承诺收益有点高,监管担心未来保险公司经营可能达不到,就会有利差损的风险,所以要降低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降低了,那承诺给投保人的保单现金价值也会降低,所以现在的产品可能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收益最高的了,过了这个村可能就没这个店了。”

“不是降到3%,而是先降到3%!重点是‘先’,以后还会动态调整!3.5%年复利计息储蓄类的保险,未来一定是优质资产的一种,且买且珍惜哦。”

“还有机会上车,就抓紧吧!”

不管文字表述是否严谨,一股“现在不买将来就会后悔”的“炒停售”风潮却是起来了。事情的起因,来自于3月25日的一则报道:银保监会人身险部近日已组织行业协会及多家保险公司召开座谈会,摸底调研行业负债成本及资产负债匹配状况,拟根据经济周期变化进行前瞻性调整。一位与会总精算师表示,各险企基本就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达成共识,有公司建议分阶段调整,比如普通型长期年金的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目前为年复利3.5%,可以先降到3%,以后再动态调整。具体的调整方案还有待监管研究后出台。责任准备金可以理解为,保险公司为了应对将来的赔付而提取的资金储备。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和产品预定利率挂钩,降低评估利率也意味着降低产品预定利率,将直接推动险企负债端成本降低。

近两年,随着银行理财收益率下滑,大额存单收益率也不断下滑,基金投资收益也难言乐观,一部分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把目光放到了增额终身寿险上。增额终身寿险是一种保额可以不断增加的终身寿险,也叫高现金价值增额终身寿险,以人的寿命为标的。目前它的保额以预定利率3.5%在增长,相应的现金价值也在增长。在实际应用当中,增额终身寿险作为家庭财务规划的防守工具,具有回本快、现金价值高、确定增值等特点,未来能够通过减保的方式实现灵活领取,适合作为养老金、教育金以及财富传承等的理财规划工具。

预定利率3.5%,是各公司增额终身寿险主打的宣传重点。但是,如果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下调,增额终身寿险将难逃收益减少的命运。于是,一场针对增额终身寿险的“炒停售”之风也就刮了起来。

事实上“炒停售”在保险行业并不是新鲜事儿,以至于监管机构在《人身保险销售误导行为认定指引》中明确规定,不得有以保险产品即将停售为由进行宣传销售,实际并未停售等欺骗行为。即使保险公司决定在部分区域停止使用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根据《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规定,保险公司也不得以停止使用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进行宣传和销售误导。

不过,在过去这些年无论是新旧重疾定义切换、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发布,还是监管下发通知点名个别公司产品激进,每当监管政策调整或市场有风吹草动,都会掀起一波又一波炒停潮,可谓屡禁不止。

相对而言,这一波针对增额终身寿险的“炒停售”颇为含蓄,各个渠道的人都在解读周末的新闻,并未直言“XX产品即将停售。

对于消费者来说,该如何面对这一波风潮呢?是否真的是“不买就会后悔一辈子”?首先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预定利率下调只是业内预测,将来的市场走向如何,尚未有明确定论,即便想要购买,也有足够的时间精挑细选最合适的产品。

其次,增额终身寿险本来是一款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终身寿险,却因为灵活的减保设置而变成了理财。消费者如果对未来利率有着下行预期,可以将增额终身寿险作为家庭资产长期配置的一种选择。但增额终身寿险的保额是按照保险合同固定利率复利增长的,前期保额低,后期保额高,一旦前期发生了风险,赔的不多,而且保障主要是身故全残保障,不保疾病和意外,缺乏重疾、意外保障,因此如何根据家庭情况合理配置保险产品,分配好保险保障和投资理财比重很关键。

即便从其理财属性来看,购买增额终身寿险也需要通盘考虑家庭资产状况,因为它的预期收益获得需要长期持有,若持有时间短则无法发挥其理财属性,而且短期内现金价值较低,若短期内退保则会产生经济损失,短期内对资金有需求的人并不适合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