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块的粤B牌 冰冷刺骨

Connor 欧易交易所 2023-07-05 131 0

四大超一线城市中,深圳的辖区面积只有上海的三分之一、广州的四分之一、北京的八分之一,辖区常住人口达到1766.18万,与广州接近,与北京相差不大,比上海少约700万。

最高的人口密度意味着最拥挤的交通,深圳每平方公里道路的拥挤汽车密度位居全国之巅,2021年底的数据,深圳机动车的保有量已达到379.12万辆,停车位的缺口超越100万个。

2022年,深圳GDP高达3.2万亿,紧随上海、北京之后,位居全国第三。在这块改革开放前沿的热土上,云集着535家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二位。其中A股上市公司405家,占全国的1/8;A股非国有上市公司328家、市值7万亿元,均居国内城市首位。包括腾讯、华为、比亚迪、大疆等众多优秀公司总部都在深圳。

深圳又是一个非常年轻化的城市,全市人口平均年龄仅32岁,大学毕业生,有着数量庞大的中产高收入群体,购买能力强。

然而,你没有看错,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曾经价格高昂的深圳车牌竟价大幅滑落到了一万元一张,为近五年来的最低水平。

是深圳汽车消费需求不旺?还是深圳的白领们没有购买力?看看深圳大街上充满青春的面孔,穿梭在福田金融区,南山科技园的高薪白领们,超过香港的GDP总量,这样的疑问显然是不成立的,似乎又有些关联。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除了比亚迪和特斯拉中国两家新能源车企保持强劲的势头外,其它车企均出现大幅下滑,部分品牌同比去年最高降幅达到41.7%,接近腰斩。连深圳这样的超一线城市车牌也不走俏了,这背后都有哪些因素钳制着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发展?

展开全文

掐指一算,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1、三年疫情对公共财政和家庭个人财政都有比较大的消耗,疫情结束后大家在大件消费上暂时趋于保守。2、全球大环境与政治生态的持续动荡,包括停止不了的俄乌战争,阵营对抗苗头的增长,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正在受到一定冲击,置身其中的各主要经济体也难免会受到波及,影响自身的经济。

3、在以硬科技,实体行业,AI为主的新一轮产业革命中,上一轮起着主导作用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和平台经济正面临流量红利结束后的深度调整。行业普遍的裁员潮让曾经的高薪群体和中产阶级的主要构成部分消费能力受到了抑制。

这个影响不仅是车市,还波及到了楼市。

作为曾经全国房价的发动机,深圳楼市在防止蜂拥而至的炒房团恶意抬高房价,模式套利,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并掏空深圳发展红利的炒房风气时,实施了严厉的调控措施,至今仍未有明显松绑的迹象。

一大批炒房客高位站岗的同时,深圳大幅增加保障房的供应,让深圳真正的建设者和大量新来的年轻人住有所居。深圳的楼市与车市一样同样低位徘徊,曾经深圳楼市只涨不跌,在深圳炒房快速致富的信仰和预期,都已经被打掉。

与此同时,深圳作为把持人口增量冠军宝座多年的明星城市,立市以来也首度出现人口负增长。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截至2022年末,深圳全市常住人口达1766.18万人,较上一年度减少1.98万人。没想到深圳到2035年将人口控制1900万人的调控目标开始提前踩了刹车。

当然,燃油车销售不旺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在深圳购买新能源车上绿牌没有指标限制。深圳作为一个以为年轻人为主要结构的城市,对新能车的接受度较高,深圳又是比亚迪的总部所在,电动车产业的推广与服务相对完善,深圳车市同样是全国车市的风向标。

这个世界总是分分合合,地缘政治博弈在某个平衡点终究会回归常态,经济上阶段的性困难也会在不断稳增长,保发展的大方向下被拉平。产业结构调整是老式发动机向新式发动机切换的过程,阶段性的阵痛甚至要短暂“停机”取旧换新,我们终究将迎来更强劲的动力。

唯独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消费市场更替,是不可逆的,他们的周期就是被淘汰,被取代,以文字和影像的形式留在历史的长河里,供后人查阅。

一万块的粤B牌,对于传统燃油车市场来说冰冷刺骨,换个角度,它何曾不是新能源车产业的春药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