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要避免哪些雷?

【提示】任何理财产品,买之前先对照这篇文章检验一下,一定会让你少走弯路。

因为中植系3.72万亿产品暴雷的事,很多人都担心自己买的理财产品、信托产品会暴雷,也有人问还有啥能买,这么具体的问题,都是需要了解产品具体信息才能做判断的。这里罗列一下投资理财通用的判断问题,一定会让你少踩雷。

01 底层资产是啥?

投资一定要先弄清楚底层资产是啥。啥叫底层资产?比如说,朋友开个饭店,你投资30万,那底层资产就是这个饭店的股份,如果饭店赚钱了,你就能分到利润,就这么简单直接。

在金融市场上,比如最常见的股票,你买了股票,就是买了上市公司的股权,如果投资的钱非常少,那对应的股权就非常非常少。如果这个公司的股价涨了,你就赚钱,或者分红了,你也能赚钱。

再比如国债,其实就是国家向你借钱,国债就是给你打了个欠条,到期会给你本金和利息。

以上,投资饭店是投资实体,买股票债券是投资金融产品。但是现在也有很多实体项目包装成金融产品的,比如停车场、发电站、高速公路、产业园区等,这些项目向金融机构融资,金融机构把这些项目打包成理财产品卖给投资者,这一类的投资,基本上就是信托理财产品的重灾区。

展开全文

前两年非常火的REITs产品,底层资产都是类似的项目。(详情参考旧文《REITs是否值得投资》)

不管是什么项目,总之还是大众能看的懂的。也有一些把金融工具包装成理财产品的,简直就是明着收割投资者,比如前两年的网红产品“雪球理财产品”(详情参考旧文《“雪球”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和当年的原油宝如出一辙。

如果底层资产都说不清楚,或者说包装的很复杂,那一定不靠谱。

02怎么赚钱?

底层资产一般都会包装的很高大上,很容易迷惑人。不要看到一个华丽丽的项目就急着投资了。你投资是为了赚钱,所以要接着问:怎么赚钱?

比如股票是靠股价涨了赚钱,国债是靠票息赚钱,都是有清清楚楚的赚钱方式,一目了然。

如果顾左右而而言他,就是说不上来怎么赚钱,那就是不赚钱,底层资产都不赚钱,你投资从哪赚钱?

比如说,常见的营销噱头:

公司大、国企背景、政策扶持。这些都不能保证项目一定赚钱。一个万亿级的公司,听起来确实是一个大公司,但是多打听一下,你就会发现这个行业都是万亿级规模,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国企背景只是听起来安心,大不了有国家兜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项目国家都会兜底。政策扶持可能会保证项目不会黄,比如非遗项目,是否能赚钱还得看自己。

有保险、有担保、明星代言人。因为某个明星代言人就投资,这种行为就很迷惑,明星既不能给你保证投资赚钱,又不能亏损的时候赔你钱,跟投的意义是什么?有保险有担保这种,不能只看广告,要看保险公司、担保方的文件,谁见过这种文件?可能根本就没有这种文件,有可能就是为了让投资者安心胡乱写的。当年的P2P平台,几乎都有保险公司承保,有明星代言,结果暴雷的时候,你能找的到谁呢?

03 规模多大?

如果底层资产清晰,赚钱方式也靠谱,那就再问下规模。

正常情况下,优质投资项目都是有限额的。比如pre-IPO,有募资规模,不会无限募资。再比如,保险公司拿到的优质标的资产,也是有限额的。大部分公司在当年保费收入超过可投的优质标的资产之后,就会调整产品销售策略,因为优质标的资产就那么多。

如果一个理财产品,没有规模限制,甚至越多越好,那基本上就是拆东墙补西墙,拿后来的人的钱给早来的人付利息,亏空会越来越大,暴雷是迟早的事。

04合法吗?

最近金融行业加大整顿力度,严查合法合规,可见之前的市场有多乱。有银行的客户发现,买理财产品前后,手机APP界面上显示的产品说明是不一样的,也就是你买的时候看到的说明并不准确,有可能是过度包装。

投资之前,看看产品的官方说明发布在哪,比如说基金,看看通过备案的文件是怎么说的。比如说保险产品,看看合同条款是怎么写的。不要只看PPT或者五颜六色的海报说的天花乱坠,最后发现就是忽悠,连个官方依据都没有,维权都不知道找谁。

通过合规审批的理财产品,都会说明产品的底层资产、投资比例和风险,绝对没有保本保收益的承诺。如果有人承诺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那就是忽悠,问问他谁承诺,有没有书面承诺。

当然,合法合规是一回事,赚钱是另一回事。合法合规的也不一定赚钱。

05在哪查?

基金和理财产品的信息,可以资本市场电子化信息披露平台上查一下(网址: )。

网站上能查到关于基金和理财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投资策略、投资范围、投资风险、相关费用等。很多人看到这些信息都一脸懵,表示根本看不懂。看不懂也正常,也没关系,主要看一些关键信息(投资标的,风险提示之类的),尤其是核对一下你买产品的时候听到的描述,在这些文件上能不能找到依据。

06如果没人投资了,还能继续赚钱吗?

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没想过。但是以前的理财产品基本上都是这么做的。资管新规之前,理财产品就是用资金池运作的,不管是哪个理财产品,所有买理财的钱都放进一个池子里,谁的理财产品到期了,就从这个资金池里取出钱给他兑付本金和收益,看起来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保本保收益,资管新之前,确实是做到了保本保收益。

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就出台了资管新规,打破刚兑,所有资管业务都净值化管理,投资者自负盈亏。

除了理财产品,还有一些民间项目,项目包装的特别好,除了让你投资,还会建议你发动身边的朋友一起投资,这种基本上跟传销差不多。曾经有个朋友给我介绍他自己投资的项目,说是新加坡的高端项目,堪称比银行还安全。不仅自己投资有收益,介绍别人投资也有奖励。

这种大大小小的骗局,上至跨国业务,下至县里村里,无孔不入,一旦没人投资了,分分钟崩盘。但凡是让你动员更多人投资的,不妨多问一句:如果没有人投资了,还能赚钱吗?

07银行为什么不借?

以中植暴雷的产品为例,投资收益在9%左右,再加上销售人员的佣金,办公场地的成本等,中植的融资成本在16%左右,到底有什么项目的收益能覆盖这么高的资金成本?如果有这么好的项目,银行为什么不投资呢?中植为什么不找银行借钱呢?

有没有一种可能,找银行借了,但是经过银行的风险评估,风险过高,银行不借,最终是投资者承担了这个风险(这一切,投资者并不知情)。

投资之前,多问几个为什么,即便是看不懂专业上的东西,从逻辑上也能排除不少雷。

最后,希望中植不要辜负这位客户的信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