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涉老”进行时 平安推出居家养老“护联体”

险企“涉老”进行时 平安推出居家养老“护联体”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在险企纷纷通过康养产业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当下,保险行业在养老产业的布局正逐渐从机构养老、旅居养老向居家养老纵深推进。

10月31日,中国平安在北京发布了居家养老“护联体”。“护联体”包括一套服务管理规范、一套康复护理产品、一套专业人员认证体系、一个服务战略联盟和一套康复护理系统。

在我国“9073”养老格局下,90%以上的老年人都会选择居家养老,老龄人口对于康护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

就养老现状而言,国内康护服务领域专业人才缺口仍然巨大,专业技能远未达到老年人的需求;同时,服务履约监管难度大,服务流程也缺乏统一标准。

在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刘均娥看来,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护理服务供给与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服务内涵也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展望未来,行业应着力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优化康复护理服务流程,逐步实现康复护理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精致化。

平安人寿副总经理李海峰表示,“对于居家养老的高龄老人、失能老人而言,上门康复护理服务是刚需。但现状是,这类服务的获取仍然不够便捷;服务人员教育水平不高、接受的培训不足;服务品质参差不齐,得不到保障;不少到家服务也缺乏有效监督手段。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长者提升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绊脚石。”

李海峰表示,平安总结出上述现象背后的根因:尽管与过去相比,国内养老康护行业在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及体系建设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亟需推进各项标准的制定、发布和实施。

李海峰介绍称,平安整合行业优质资源,并充分发挥自身“综合金融+医疗科技”优势,打造了“护联体”模式,即“平安居家养老康复护理联盟体”,致力于与专家学者、康护服务供应商一起,推动康护服务标准化的进程。

李海峰说,“护联体”可实现品牌互认,由平安将优质的康护服务提供商纳入其中,形成一个战略联盟;“护联体”标准统一,平安牵头联盟成员、深度参与共建统一的管理标准;服务方面,形成“平安无忧护”产品体系。联盟成员将在客户服务链路上,真正依照统一的标准开展合作;此外,平安管家也将应用这一标准,代表客户监督服务质量。

在康复护理产品方面,平安推出“平安无忧护”产品体系,针对有神经、骨骼、心肺、疼痛等康复护理需求的患者,提供以专病为维度的康复、住家护理等10项短期、长期服务。

据平安方面介绍,截至2023年9月,平安居家养老已覆盖全国50余个城市,累计超7万名客户获得服务资格。

平安健康董事长兼CEO李斗表示,未来平安居家养老将逐步完成“医、住、护、乐”四联体构建,打造标准化、智能化、规模化的居家康护服务体系;持续扩大优质到线、到店、到家服务网络,打造中国版管理式医疗的样本,进一步提升协同价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