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财规划的底层逻辑及实操步骤讲解

Connor 欧易交易所 2023-12-13 95 0

慧子的第119篇原创文章。

大家好,我是小廖,一个不止懂理财的保险博主,关注我,带你轻轻松松了解风险,明明白白购买保险。

我是微信公众号《慧子险记》的主理人、国家理财规划、资深保险经纪人廖慧娟。

欢迎大家收听今天的课程——家庭理财规划的基本逻辑。

这节课很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听哦。

如果学不会做家庭理财规划,你将面临

1、家庭资产迅速贬值

2、掉进理财的陷阱

相反,如果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做家庭理财规划,你将收获到以下好处:

展开全文

1、家庭资产稳健增长

2、避开理财路上的坑

那你是不是一问家庭理财规划到底要怎么做呢?

我花费了上万元去学习家庭理财,实战经验也有三四年了。

其实家庭理财规划很简单,就是两张图。

第1张图:家庭财富蓄水池的原生状态。

我们的家庭财富就像一个蓄水池。

有两个进水口,三个出水口。

两个进水口分别为:

1、工资奖金的主动收入

2、投资理财的被动收入。

三个出水口分别为:

1、吃喝拉撒等日常支出。

2、大病意外等突发支出。

3、投资理财的亏损。

如果想要家庭财富可以稳健增长,其实很简单,就是管理好两个进水口以及三个出水口。

尽量放大两个进水口,尽量缩小三个出水口。

其实也就是开源节流,如此而已。

那么该如何管理这5个水龙头呢?

下面我们来看第2张图:家庭财富蓄水池的进阶状态

先看进水口。

1、想要增加工资奖金的主动收入,那我们势必要好好工作,努力升职加薪,这个就不展开说了。

2、想要增加投资理财的被动收入,那我们势必要好好学习理财相关的知识,精进理财技能,做好资产配置,也就是我们接下来即将学习的内容。

再来看出水口。

1、衣食住行,子女教育,父母赡养,房贷车贷等等,都是不可避免的支出,但也能通过记账来找到拿铁因子,一旦你找到了拿铁因子之后,就可以将拿铁因子拿掉,省一点是一点。

比如说原来你每天要喝一杯奶茶,现在是不是可以不喝了呢?每天省下几十块钱,一年下来也有几千块钱。

2、大病意外等突发支出,可以通过配置保险来转移风险。比方说中年人最怕的因病返贫,其实只需要配置一个医疗险就可以了。

具体的保险配置,我们会在保险配置章节详细讲解,此处就不再赘述了。

3、很多人在投资这件事情上会有一个很大的误区,总是觉得股票基金能赚好多好多钱,但很少有人思考过,它也能让一个人赔好多好多钱。

关于如何降低投资带来的损失,最要紧的就是进行资产配置,长短结合,高低搭配。

翻译一下就是,长期理财和短期理财相结合,高风险高回报资产和低风险低回报资产相结合,其实也就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你不能把所有的钱都放在股票里,虽然这样进水口可以很大,但出水口也可以同样的大,甚至比进水口还大,得不偿失。

你也不能把所有的钱都放在银行存款国债和储蓄险这样没有风险的地方,虽然这样可以保证出水口不出水,但进水口就会很小。

做好资产配置,就是在平衡进水口和出水口,让进水口尽量的大,出水口尽量的小。

这样看来,家庭理财规划是不是很简单呢?

其实就是管理好5个水龙头,两个进水口和三个出水口, So easy。

那么具体该如何操作呢?一共分为7个步骤。

第一步:全面统计家庭财务信息

理财不光是买基金、炒股,而是对家庭收入和支出的一个整体规划。

理财的第一步当然就是搞清楚自己现在手里有多少资产、未来的收入和支出有多少,以及家庭成员买了哪些保险。

做完这几项统计,我们就可以确定未来的努力方向了。

比方讲,同样是 20 万年收入的 A 和 B 两个家庭,A 家庭总资产只有 50 万,B家庭总资产是 1000 万。

那 A 家庭显然应该以提高工作收入、积累本金为目标,而 B 家庭应该把重心放在存量资产的优化上。

第二步:预留家庭备用金、配置保险

对于有稳定收入的家庭来讲,最好准备 3-6 个月的家庭开支在可灵活支取的活期理财中,以备急用钱的情况。

对于暂时失业或者无固定收入的家庭,建议备足 2 年的余粮。

预留备用金还有一个目的是杜绝消费型负债。

借呗利率最高可以到 18%,理财投资都不容易到这个收益率。

保险往往是被大部分人忽略的一块,关键时刻却起到救命的作用,即使是有几百万资产的中产家庭,因病返贫、因意外返贫的例子也不少。

不管是什么家庭,都建议配置的是商业医疗险和意外险,这两个的保费相对来说也比较便宜。

医疗险不同于统筹的医保,防范的是开销上万、几十万的重大疾病,主流的医疗险一般都有 200 万的保额。

医疗险的特点是“先垫付后报销“,看病花多少钱,保险公司赔多少钱(除去 1 万块免赔额),买了多款医疗险无法重复赔付。

意外险保费最便宜,防范的是意外导致的伤残、身故,一旦达到出险条件即给予赔付。

意外险和医疗险都是交一年保费保一年,不过现在出了长期可保证续保的医疗险。

重疾险的作用是补充得重病期间丧失的工作收入,买多少赔多少,与治疗费用无关。

重疾险保费是比较贵的,一年要大几千块,不同人群购买重疾险侧重点要区分开。

收入比较低的家庭,买重疾险不宜选保终身和附加投保,尽量压低保费。资产状况雄厚(金融资产 500 万以上)的家庭可以考虑不投保。

寿险的主要作用是覆盖家庭的大额负债,主要是房贷,越是家庭收入的主力成员,寿险越要多配一点。

保险这块鱼龙混杂,水很深,不一定保费越贵的产品保障就越齐全,信息非常不透明。

总的来说要遵循2个原则:

1、每年交的保费务必控制在家庭年收入的 20%以内,最好是 10%以内。

2、如果你不懂保险,那就找个专业的人来帮你。

第三步:大额支出规划

这一步非常关键,因为房产是中国家庭财富的基石,买房是大额支出里最重磅的一块,也是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投资。

规划大额支出时,如果未来五年内有买房需求,优先把买房的地点、大致金额确定下来,再考虑装修、买车等消费性支出。

除了买房之外,婚嫁、买车、装修、国际旅游、子女留学、个人养老也属于大额刚性支出。

大额支出可以分成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 1 年内要支出的钱,只适合放在银行存款、货币基金里。

第二种情况是 1 年以上、3 年以内要支出的钱,可以投入债券基金、保守混合基金中,在不亏本的前提下获取一些收益。

第三种情况是 3 年以上、5 年以内要支出的钱,可以投入 50%股票仓位的平衡型基金,三年以上亏本的概率非常低。

第四种情况是长期要支出的钱,比如子女教育、个人养老,这笔钱是一定要花的,而且是到点就必须花的,所以不能有任何风险,这部分钱建议投入储蓄险,比如教育金、养老年金、增额寿等。

第四步:确定自己的风险偏好。

做完大额支出的规划,接下来要关注的就是:长期不动用的钱如何投资了。

做投资之前,我们必须先确定自己的风险偏好,这个步骤极其关键,选了不符合自己风险偏好的产品,睡觉也睡不安稳。

比方讲,一个投资者最多接受-10%的暂时性亏损,TA 却买了恒生互联网这个行业指数基金。

显然这是不适合的,行情不好的时候,行业指数都有可能腰斩。

按风险偏好区分,投资者可以分为五类。

保守型投资者不接受亏损,只建议买存款类产品。

稳健型投资者建议以债类资产为主,债券基金和保守混合基金是重点关注的对象。

平衡型投资者能接受一定程度的浮亏,也期望获得资本增值,股债各占 50%的平衡型基金是资金的最佳去处,股票性价比凸显的时候,也不妨配置一些股票型基金。

积极型投资者期望在资本市场获得较大幅度的增值,配置建议以股票基金、偏股混合基金为主。

激进型投资者比较少见,他们都是风险爱好者,做投资追寻刺激。

大家测一测,自己到底属于什么类型的投资者?手里是不是拿了过于冒险的品种?

顺便提一句,指数基金都是满仓股票的,只适合积极型和激进型投资者。

第五步:存量长期投资资产配置

做完上面几步,长期不用的钱应该投哪些产品就确定了。

我们先来算一下存量可投资金到底有多少?

存量可投金融资产=银行存款和理财+基金股票等理财品+理财型保险-家庭备用金-保险支出-未来五年大额支出

这部分的钱,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资产配置。

第六步:工资结余定投

终于到了“万众瞩目”的定投环节。

需要牢记的是,定投的钱,也是长期不动用的投资本金,定投之前,得先把家庭备用金、保险支出、未来的大额支出给备足了。

一穷二白 0 资产的,工资结余还是先还清消费负债、补充备用金。

稍有积累的,工资结余先给自己和家人补齐必要的保险。

备用金和保险都搞定之后,工资结余再留作买房、购车、装修等储备。

所以,定投的门槛其实是很高的,你如果手里没什么钱,听了点基金的推销就去定投,之后要用钱的时候,还得把定投的钱取出来,说不定还是亏损的。

关于定投的形式,我比较提倡“自由定投”,量力而行,不要设定固定的数额。

每个月的税后收入减去每月的正常开销、补充备用金、保险支出、大额支出的部分投入基金。

随着年龄和收入的增长,每月定投的钱应该是逐步增加的。

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讲,理财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工作收入,积累可用作定投的本金。

第七步:以年为单位重新统计梳理家庭资产

每一年,我们都可能面临一些额外的收支情况,比如年终奖、农村宅基地分红、拆迁,也可能是负面的影响,有必要重新做第 1-5 步,确保我们每一年都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陪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