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银行降息,这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为何走高?

“快去看看吧,前几天我买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比较高,7日年化收益率都超过4%了,比货币基金收益高点。”近日,济南市民刘颖表示。

为何银行都在降息,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反而高了?

经济导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刘颖所买的理财产品为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因为受短期因素影响,收益率走高。实际上,这种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率一直比较高,有的甚至能达到5%以上。

不过,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在春节前后回归正常水平。

01

收益率短期飙升

刘颖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此前她所购买的高收益的理财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并不高,只有2%多点,但临近年底,收益率直线拉升。“去年年底的收益率超过了7%,这几天有所下降,也还有4%左右。”

经济导报记者查询多家银行理财产品发现,与前几天相比,大多数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有所回调,但大多数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仍在3%左右,部分产品高于4%。

如民生理财1月4日推出的“天天增利现金管理51号理财产品E”,近7日年化收益率突破了5%,其为净值型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从产品信息来看,该款产品在2023年12月29日7日年化收益率曾高达14.11%,但在此之后,便一路下行。另外,民生银行其他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也能够达到3%以上。

此外,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以及光大银行等股份制银行都推出了多只7日年化收益率超3%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

根据Choice数据,在有更新数据的1069款现金理财产品中,目前有102款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上涨至3%以上,11款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已超4%。

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2月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一路走高,在收益率前30名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中,7日年化收益率平均值为3.7444%,较上期有所上升。

一家商业银行的理财经理张萍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岁末年初阶段,现金管理产品收益率确实在不断走高。

在张萍看来,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是银行及理财公司推出的流动性较强的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银行票据以及政策允许的其他金融工具等标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通常以“7日年化收益率”和“万份收益”作为衡量收益的指标。7日年化收益率是指过去7天该理财产品的日万份产品份额净收益水平的平均值,再进行年化折算后得到的收益率。“该类理财产品通常具有流动性好、风险低、收益稳定的特点。”

不过张萍也告诉经济导报记者,7日年化收益率是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过去7天所获得的总收益进行年化计算之后得到的收益,是投资者选择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一项重要指标。而这一指标的计算基础是假设未来一年都能维持前7日的收益水平不变,如果某单日收益率偏高会造成7日年化收益率指标虚高。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一般用7日年化收益率指标为标准展示业绩,如果采用长期限的业绩展示,例如近一年收益率,并不能让投资者真实体验现阶段产品的短期回报。”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高级资产管理师杨毅南说道。

展开全文

02

未来回归正常水平

在杨毅南看来,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率短期飙升与岁末年初资金面偏紧、短端利率市场翘尾效应有关。“岁末年初市场资金需求量较大,逆回购往往会出现较高的利率,银行理财通过购买交易所逆回购,可以在短期内实现较高的收益。”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表示,在元旦、春节等特殊时间节点前后,受到短期因素影响,部分时点短期资金利率出现攀升,带动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率走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收益优势可能并不持久。随着时间流逝叠加市场波动,现金类理财产品的收益也将回归到市场平均水平。

近期,国内金融市场利率整体稳中有降、趋于下行,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的升高属于短期个例现象,不具有普遍性和延续性。随着全国性银行再次下调存款利率,国内金融市场利率拉开了新一轮下行的序幕,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也会跟着下台阶。

“确实,这段时间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率有所下降。”张萍说。

张萍在查看相关信息后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如平安理财的天天成长3号32期L份额,2023年12月27日该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达6%,招银理财的日日金34号E,在2023年12月26日7日年化收益率达4.92%。“不过,上述产品基本上在进入2024年后,7日年化收益率均出现回落,目前已经回落到3%左右。”

此外,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继续调降,市场利率仍然在下行通道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会受影响。后续来看,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表现会进一步下滑。预计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在春节前后回归正常水平,符合其“低风险、低收益”的特征。

“现金管理类产品的优点是便捷的交易属性,收益率波动较大,不宜把收益率作为核心考虑因素,也不宜通过现金管理类产品来承载投资增值诉求。”杨毅南建议, “投资者在投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时应综合考虑申购、赎回确认时效,开放规则,风险等级,资金投向,日万份净收益和7日年化收益率等因素,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购。”

来源:经济导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