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陈玉海: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Connor 欧易交易所 2024-04-15 25 0

导读: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以货币政策工具为抓手,充分发挥其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着力保持信贷总量供给与经济增长合理匹配

作者|陈玉海「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4年第2期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要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以下简称广东省分行)坚决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求,结合广东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实体经济发展需要,以货币政策工具为抓手,充分发挥其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着力保持信贷总量供给与经济增长合理匹配,有力支持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民营以及海洋牧场等重点领域发展,支持房地产市场防范化解风险、平稳转型,不断提高广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中国金融》|陈玉海: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坚持从历史维度把握区域总量关系,保持经济大省的信贷供给与经济增长合理匹配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承担着“挑大梁”的重要责任,精准有效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力支持广东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广东实际,从长周期的历史维度准确把握区域信贷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匹配关系。根据广东省分行调统部门的测算,2006~2022年,广东信贷增速与名义潜在产出增速之差的历史常态区间为[1.5%、6.5%],在经济形势好时信贷增速超出经济增速少一点,经济下行压力大时信贷增速超出多一点,并在波动中向均值靠拢。确保信贷增速与名义潜在产出增速的差值保持在合理区间,体现了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工作要求。

2023年以来,广东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需适当抬升信贷增速与名义潜在产出增速的差值,以体现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导向。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具有增加基础货币投放的总量功能,有助于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对促进信贷平稳增长具有重要作用。2023年1~11月,广东省分行累计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约3622亿元,撬动信贷投放约4964亿元,约占同期广东本外币贷款增加额的22%。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带动下,2023年11月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27.1万亿元、同比增长9.8%,比年初增加2.26万亿元、同比多增544亿元,信贷总量增速较名义潜在产出增速高约4.5个百分点,处于历史常态区间中段偏上,与经济增速保持合理匹配,有力支持了广东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

坚持因地制宜、守正创新,精准支持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民营以及海洋牧场等重点领域

展开全文

广东省分行结合广东省委具体部署,切实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作用,不断强化激励金融机构对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突出“专用性”,设立专项政策资金,激励金融机构盘活科技制造业企业无形资产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广东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广东省分行通过突出政策工具的额度“专用性”,强化金融机构对科技制造业企业的“专属支持”,助力盘活无形资产。创设“粤科融”支小再贷款专项额度,优先支持金融机构通过知识产权、产品订单、应收账款等质押方式发放的贷款。指导辖内地市分行开展“智链通”“绿链通”“科创贴”“云碳贴”等再贴现专项支持计划,单列“莞科融”支小再贷款专用额度,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定向支持。2023年1~11月,累计发放733亿元再贷款、274亿元再贴现支持制造业、科技创新企业。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科技成果转化贷”“创新积分贷”“科创e贷”“科保贷”“专精特新小巨人贷”“质量贷”“评级贷”等专属信用产品,持续扩大科技创新和制造业贷款规模。截至2023年11月末,广东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符合科技创新再贷款要求的贷款2442亿元,居全国前列;广东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35.3%,增速较同期各项贷款高25.5个百分点。

提高“适用性”,探索工具创新应用,降低绿色贷款风险成本

与传统行业相比,低碳经济的金融需求风险溢价较高,需依靠环境信息来准确测算和验证排碳和减碳行为,对金融产品“适用性”要求更高。为此,广东省分行依托“穗碳计算器”“企业碳账户”,积极推动辖区企业披露环境信息,优化碳排放量核算方式,创新推出适应低碳经济需要的“碳减排票据再贴现”试点业务。通过再贴现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优先满足绿色票据贴现的资金需求,激励金融机构为新能源汽车制造、风力及光伏发电设备制造、节能家电制造等绿色低碳和碳减排重点领域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票据融资支持,提升政策资金支持绿色经济效能。充分发挥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的激励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推出贷款利率与碳排放量或碳减排量挂钩的“碳足迹挂钩贷”“碳惠贷”等金融产品,加大对绿色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广东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1040亿元,居全国首位;发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贷款204亿元。2023年1~11月,办理绿色票据再贴现139亿元。

强化“协同性”,深化金融合作,拓展海洋牧场全产业链金融支持

广东是海洋大省,“建设一批现代化海洋牧场”已被列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单项重点工作。针对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存在的信息沟通不畅、抵押物少、信贷产品单一、风险保障不足等问题,广东省分行积极推进“三个协同”,不断拓展对海洋牧场全产业链金融支持。一是政策协同,会同省农业农村、金融监管、气象、金融机构等建立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沟通协作机制和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印发《关于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 促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指导湛江市、汕尾市分别发布金融支持海洋牧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强信息共享、工作联动。二是产业协同,指导辖内多家银行机构设立海洋金融服务中心,将海洋牧场建设同光伏、风电等海洋经济其他产业有机结合,运用科技创新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为育种、农机研发等技术攻关企业及“光伏+海洋牧场”“风电+海洋牧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贷支持,累计发放有关贷款约231亿元。三是产品协同,指导湛江、阳江等沿海地市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单列海洋牧场领域再贷款额度,创新运用“再贷款+贴息”“货币政策工具+风险补偿”等政策组合,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拓宽抵质押品范围,探索开展海洋碳汇预期收益权、海域使用权等创新融资产品,“一产一策”创新“渔船通”“渔民贷”“预制菜贷”“渔业极速贷”等特色信贷产品。2023年1~11月,金融机构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向涉农领域发放贷款273亿元。

保障“可得性”,积极拓展“首贷户”,打通民营企业融资“最先一公里”

广东民营经济活跃度高,市场主体数量、进出口总额、实现税收等均居全国第一。做好广东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对促进就业、激发市场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不敢贷”“不愿贷”,最根本还是“一视同仁”理念树立的不够牢固,民营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不足。而当民营企业获得首次贷款后,后续贷款融资的可得性将明显提高。为此,广东省分行将拓展“首贷户”作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首要任务,通过开展货币政策工具“首贴户”“首享户”拓展等专项行动,推动建立“线上+线下”首贷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强化“首贷户”拓展力度,着力打通融资“最先一公里”。2023年1~11月,广东累计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再贴现2436.91亿元,惠及6.6万家市场主体;截至2023年11月末,累计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激励资金44.03亿元,撬动金融机构新增普惠小微贷款2550.95亿元;辖内金融机构已设立首贷服务中心(专窗)369个,累计新拓展企业首贷户6469户、首贷金额118亿元。

坚持人民至上、以进促稳,大力支持“保交楼”和“三大工程”建设

房地产事关经济、就业、民生、稳定等重要问题,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对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振市场信心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省分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大力支持“保交楼”,推进“三大工程”,以进促稳,积极推动广东房地产平稳转型。

用好用足“保交楼”专项借款、“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全力支持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

广东省分行与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同向发力,创新工作举措,切实强化“保交楼”项目资金保障,加快“保交楼”项目完工交付进度,全力支持保民生、保稳定。一是创新提升“保交楼”专项借款使用效率。针对专项借款资金拨付使用手续多、进度慢、效率低等问题,创新提出“保交楼”专项借款额度“循环打通使用”规则,优先支持工程进度较快、交付时间较前的项目,着力提升房屋交付率。二是积极推动“保交楼”项目配套融资落地。针对“保交楼”项目可变现资产处置难、去化周期不确定、风险敞口单家银行难独立承受等问题,创新“企业资产保全与盘活+国企担保+配套融资还款优先+银团专项贷款”模式,指导六大国有银行用好“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无息再贷款资金,向辖内某市新增“保交楼”银团贷款配套融资授信12亿元,并按工程进度累计投放优惠利率贷款7.6亿元。

有效发挥抵押补充贷款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作用,立足实际统筹推进金融支持“三大工程”建设

“三大工程”是房地产业破解旧模式、寻求新平衡、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重要切入点。广东省分行通过对辖内超大特大城市的专项调研,确立“将城中村改造作为先机,统筹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全力支持“三大工程”建设。联动省有关部门成立省城中村改造工作专班和保障房建设专班,强化沟通协调,指导各地落实有关支持政策。提前摸排省内城中村改造进展情况,指导政策性银行配合专班设计完善城中村专项借款项目预审方案,督促辖内超大特大城市及时上报预申报材料,加快提高项目成熟度,抓紧谋划项目储备,为后续城中村专项借款、抵押补充贷款顺利投放做好前期准备。

下一步工作建议

进一步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围绕“五篇大文章”,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对象和条件。适当扩大政策工具的金融机构适用范围,将部分大型城商行、农商行等纳入结构性工具的使用对象,使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与大型金融机构公平竞争,以低成本政策资金支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政策工具利率形成机制。当前,商业银行综合付息率与再贷款利率、票据贴现和转贴现利率与再贴现利率频繁倒挂,影响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效果。建议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探索优化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政策工具的利率形成机制,增强结构性政策工具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效果。

进一步加大政策工具支持力度。当前,房地产风险依然是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拖累,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款仍处高位,甚至还有反弹之势,涉房信贷增长面临较大压力,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结构上,都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建议进一步提高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落实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城市取消首套房贷利率下限;继续巩固拓展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政策实施效果,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评论